2月中旬,今年22歲的楊讀鑫跨越800多公里,從山東菏澤來到了浙江杭州。他在大學期間就讀的是數字媒體專業(yè),這次來求職,看中的正是杭州發(fā)達的互聯網產業(yè)。“杭州對應屆生的政策很有吸引力,而且工資待遇要比老家高很多,我也希望能有機會多接觸學習一些行業(yè)前沿的技術。”
初來乍到,住宿問題是最大的困擾。剛來杭州的頭幾天,他和朋友住在200多元一晚的酒店里。“那幾天外面下著雨,面試也不太順利,而且每天住宿、吃飯、交通開銷挺大的,當時真的很沮喪。”
不過幸運的是,他在刷抖音時發(fā)現了錢塘區(qū)青荷驛站的信息,于是馬上提交資料。據楊讀鑫回憶,在“人才杭州”小程序上申請后,不到5分鐘就收到了青荷驛站的審核通過信息。
“驛站環(huán)境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開門的一瞬間,他還是驚訝了一下。近30平方米的空間,床單被套枕頭一應俱全,完全可以拎包入住。“整潔衛(wèi)生的房間、嶄新的配置、明亮的采光,簡直和住酒店一樣。”

住進免費的驛站后,不用再為每天高昂的住宿開銷費心,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找工作上,最忙的一天面了5家公司。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天后他就順利入職了下沙新加坡科技園一家電商公司,從事信息流優(yōu)化相關的工作。
“如果當時沒有青荷驛站,我可能真的就放棄了。”楊讀鑫坦言,驛站不僅提供免費住宿,更給了他堅持下去的勇氣。
住在青荷驛站的最后一天,在咨詢了工作人員后,楊讀鑫毫不猶豫在安居寧巢·錢塘公寓租下一個單間,由暫住變成長租。這里的單間每月租金600元不到,還是民水民電,健身房、閱讀室、洗衣房都免費使用,出租率達到95%。


如今入職公司快兩個月,楊讀鑫的工作和生活步入正軌,房間收拾得整潔溫馨,添置了通勤的自行車,更幸運的是,在青荷驛站里,他碰到的都是跟自己一樣來杭工作的年輕人,如今已經認識了好幾個趣味相投的朋友。“杭州還給求職的應屆生送了青荷禮包,包含交通、景區(qū)門票等福利,這兩個月趁周末我把西湖、吳山廣場、西溪濕地等景點都逛了遍。”

楊讀鑫坦言,在外地發(fā)展,一開始父母的確不是很放心。“后來家人看了網上關于杭州的新聞,看到我住的環(huán)境,也了解了我工作的內容,現在他們轉換了觀念,很支持我留在這里。”對自己在杭州的未來生活,他充滿期待,“新公司有很多前沿技術,我想努力多學一點,然后打算今年假期讓爸媽來杭州玩一圈。”
楊讀鑫告訴我們,在他的推薦下,他的朋友也成功入住安居寧巢·錢塘公寓的青荷驛站,并且順利找到了工作。接下來,兩個人就是住在同一個公寓的“鄰居”了。
夜幕之下,安居寧巢·錢塘公寓青荷驛站的燈光依然明亮,照亮每個奮斗者與杭州的初見,也守護著他們在這座“友好之城”書寫人生的下一篇章。

“友好之城”的溫度
讓青年與杭州雙向奔赴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設立青荷驛站84個、籌集房源3572套(間),實現青荷驛站站點全市13個區(qū)、縣(市)全覆蓋,累計保障近19萬人次住房需求,這意味著成千上萬的來杭求職者受益于這項政策,享受到了最多不超過7天(6晚)/人/年的免費住宿服務。

杭州的青荷驛站一直在升級,不僅是在房源增加,選址和服務內容也在不斷優(yōu)化。
許多驛站除了提供“拎包入住”式居住條件外,還在著力打造一站式求職服務,比如西湖區(qū)古蕩街道青荷驛站悅享公寓,在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政策和舉措。
西湖區(qū)團委定期邀請周邊企業(yè)開展現場招聘,讓大家“足不出戶”就面試;設置了青年夜校課堂,邀請職業(yè)院校資深教師通過情景模擬、案例研討等多元方式講授職場禮儀、面試技巧等課程;作為西湖區(qū)“青年留杭第一區(qū)”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古蕩街道打造出青云里青年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綜合體和古蕩街道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中心,可以為青年人才提供全方位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支持平臺,目前已經吸引了102家初創(chuàng)項目入駐。
“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杭州青荷驛站,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這座城市對青年人才的尊重與關愛,成為青年與城市雙向奔赴的美好見證。
“以友好之城待有為青年
青荷驛站:為青年來杭建好落腳“第一站”
4月28日中午12:30
住;訋阕哌M杭州青荷驛站
掃碼預約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