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更新于2021-09-14 11:33:47
15213
閱讀
2
回復
1
收藏
幾年前,杭州的一個小伙子參加電視里的相親節(jié)目,提到自己的職業(yè),他說是“家族企業(yè)”。他們的家族企業(yè)現(xiàn)在杭州城里是兩家小館子,都做煎包、餛飩等,都做早餐連午餐生意,其中一家還上過央視的美食紀錄片。已經67歲的老板娘梳著當年很流行的“老板娘款高發(fā)髻”,在佑圣觀路的“鼓樓煎包餛飩”店里忙碌,每進來一個客人她就唱一句“來,你說”。每天的工作時間依然是夜里兩點半到下午三點,這樣的老板娘,令人肅然起敬。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事實上,杭州這樣的家族企業(yè)還有不少,有的是從媽媽手里接棒,有的是兄弟姐妹一起或者分頭開店。在這樣的店里,吃著再熟悉不過的“媽媽菜”,誰的心里不是暖暖的呢?

01
從5斤面2斤咸菜起家
王奶奶守了37年

在有美食寶藏之稱的江城路上,有一家開了30多的雅惠酒家,招牌上寫著“特色家常菜 舟山小海鮮”,其實我覺得吧,他們應該直接寫“我家的菜只只好吃”才算名副其實。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平時在店里負責的是兩姐妹,一個管點菜,一個督促著廚房。下午沒生意的時候,姐妹倆也不閑著,坐在一起樂呵呵地剝毛豆(或者理理菜)——這是上一代老板娘定下來的規(guī)矩,從買菜開始,幾乎所有環(huán)節(jié)都親力親為,包括自己腌制黃魚鲞、自己做千張包等等。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于是有一天,我專程拜訪了上一代老板娘,今年已經90高齡的王雅仙老奶奶。有她坐鎮(zhèn)店里的那天,服務員都輕手輕腳,還悄悄跟我報料“老太太可厲害”。我們瞧了瞧,王奶奶坐在那里,果然氣場全開,可神氣了。服務員說她年紀這么大了,依然閑不住,到店里來還坐在那里“扚扚豆芽兒”(杭州話,收拾豆芽菜的意思),或者拿著抹布,桌椅擦擦。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1983年,王奶奶花600塊盤了一個小小的店面,以5斤面、2斤咸菜開始了自己的餐飲生涯,當時店里只有她和大兒子兩個人,兒子燒菜,她做其他所有的事情。每天一大早,她就騎著自行車從城南趕到拱宸橋、賣魚橋買菜,“因為那個時候那邊有一些農民自己挑了來賣的蔬菜、魚、蝦兒,新鮮、便宜”。除了要跑這么遠買菜,自行車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在后面裝個木頭架子,運輸很難買到的啤酒。“哪像現(xiàn)在啤酒到處都有,早幾十年的時候,啤酒很稀奇的,買一瓶啤酒還要搭一瓶汽水嘞,所以自行車后面裝幾十瓶啤酒和汽水,那個重啊……”

店開起來了,家里從來沒有人是從事餐飲行業(yè)的,全憑一股“我家吃什么就給客人吃什么”的堅持。這種堅持映射到店里,就是店里永遠干干凈凈,再就是由女兒接班后,還是堅持每天自己到菜場采購,不用配送的半成品,這樣就能充分地對食材的品質和價格做最好的掌控。

掌勺的,之前也是王奶奶的兒子和女兒,都是地地道道杭州人吃的菜。這樣的家常味道、這樣的實在價格,吸引到的第一批客人是當年的“踏兒哥”,他們會在休息的時候叫碗面吃,或者是收工后來店里,慢慢喝著小酒,炒個醬爆螺螄。然后,踏兒哥們帶來了更多的客人,漸漸就有了“上有雅惠、下有康康(杭州另一家開了20多年的小飯店)”的說法。

“一開始店里連自來水都沒有,是我和孩子們用扁擔到馬路對面挑水的,F(xiàn)在回過頭去想想,真不知道哪里來的力氣,我自行車騎到79歲嘞!”王奶奶提到那段時光,滿滿的自豪,她還摸出一部老式手機,翻出當年的靚照給我看:“他們都說我像老師,實際上我不識字的。”不識字有什么要緊呢?老奶奶有的是遠見,想好要開店了,就用大房子換了(適合開店的)小房子,全家人擠著打地鋪,千辛萬苦,拼出一條路。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開店容易守店難”,這是王奶奶和她的女兒們說最多的一句話。他們是真的在默默堅守,店里的一些老客人,從十七、八歲起吃到現(xiàn)在,來的時候都是姑娘兒、小伙子,現(xiàn)在也都是拖家?guī)Э诘哪昙o一把了。大家都把這里當食堂,我的一個朋友跟我說:“我平時只帶外地朋友去,要是我自己去,會覺得是在吃我媽媽做的菜。”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每張桌子上至少會有一個的獅子頭,非常壯觀,王奶奶說這是她從南京的一家飯店學來的做法,后來又做了一些改良。制作工程繁復,基本上是純肉糜,里面不加荸薺、生姜什么的,精肉和肥肉以一定比例調和。簡單來說要先將獅子頭在油里過一下,然后至少三個小時的慢燉。入口即化,直接爆出一嘴的肉湯,同時也沒覺得膩。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好吃的菜還有不少,哪怕是一缽火腿蒸鴨,也是“不放水,全靠蒸出來”的美味湯汁。都說夏天吃鴨子補的,最認真的吃法是把鴨肉吃掉大半,再加點青菜和面條,鮮得來!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02
硬著頭皮當老板
虞同學現(xiàn)在挺滿足

每次在飯點路過建國南路,總會有一家飯店,里面的熱鬧簡直要滿出來了,實力演繹什么叫人聲鼎沸。店里做的是非常地道的杭州菜,進來吃飯的看上去大多是熟客,點菜的、跑菜的、吃飯的,基本都用杭州話交流。這就是袁胖私房菜建國南路店,坐在收銀臺的90后“小老板”,堪稱店里的“吉祥物”,如果他十天半個月不到,用他的話說是“店里就塌了”。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下午兩點到四點,是小老板一天當中的空閑時間,我到袁胖私房菜的紫花店,采訪他和他的媽媽,也就是這家店的創(chuàng)始人。十多年前,袁阿姨有一個很現(xiàn)實的夢想,就是開個小飯店賺點錢,將來能給兒子買套結婚用的房子。阿姨說她“那個時候比現(xiàn)在胖”,小飯店就叫袁胖私房菜了。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袁胖私房菜的第一家店開在上倉橋,幾乎一開出來生意就不錯,后來因為種種原因搬到了建國南路。小老板從小就看著媽媽那么辛苦地開店,卻還是子承母業(yè),為什么呢?他的回答特別實在:“我讀不出書啊,上完初中就不行了,只好來店里幫忙。”一開始,是母子二人一起管著店里,后來有機會再開一個分店,袁阿姨義無反顧地“甩手”走了,小老板趕鴨子上架,從凡事不用愁的“老板娘兒子”直接升座為啥事兒都要操心的老板。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對于我的采訪,小老板是迷茫的,他不止一次地說,“我們家其實沒什么特色菜,好像寫不出什么來的吧”。這其實也是他作為老板的一個困擾,做了四年多的老板卻還沒做出幾個像樣的特色菜,可就是這樣一家連老板都覺得沒有特色菜的飯店,怎么會每天生意那么好?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可能是因為來店里吃飯的都是熟客,他們都拿自己不當外人。進門來跟小老板打好招呼,點菜的時候不乏各種“私人定制要求”。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這么大的一家店,至今依然保留著客人可以隨意改動菜單的習慣。比如炒個香干肉絲,這位客人進來說不要韭芽,那位客人說要加辣,有的時候廚房太忙,一不小心就給搞錯了,客人看看這么忙,“想想就算了”。

小老板說他有時也蠻羨慕那些吸引年輕人的網紅店,年輕人來吃飯嘛,翻桌兒快,而他們店里現(xiàn)在還是以大桌子為主,來店里吃飯的,也大多是五、六個人起步,有時幾個人從下午四點半進來坐下,一直到晚上十點打烊了才走。不過吧,這個店是他自己花了四年多的心血守出來的,來的叔叔阿姨們能把這里當自家食堂,他也挺有成就感的。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91年出生的小老板姓虞,他挺開心的,因為當年媽媽開店的夢想應該是實現(xiàn)了,他早早地結婚、當上了爸爸。他太太每天跟他一起在店里忙,“她比我能干,廚房里忙不過來的時候,她還能去切片、打荷”。眼下,袁阿姨負責的紫花店,生意遠沒有小老板負責的建國南路店好,小老板樂呵呵地說,雖然“當了老板就等于絆牢,可他覺得現(xiàn)在有能力貼補媽媽了,這也是幸福。

杭州美食江湖,這幾家?guī)状鄠鞯摹凹易迤髽I(yè)”深藏不露!

當然,我覺得袁胖私房菜里的菜,總體水平都可以,而且菜的量很大,確實適合幾個人一起來好好吃一頓。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回復(2)
V14
勛章
發(fā)表于2020-08-18 10:09:02

這個故事我聽過
V17
勛章 勛章
發(fā)表于2020-08-18 20:30:04

厲害了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