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列女傳》:
耶律氏,太師適魯之妹,小字常哥。幼爽秀,有成人風(fēng)。及長,操行修潔,自誓不嫁。能詩文,不茍作。讀通歷,見前人得失,歷能品藻。
咸雍間,作文以述時政。其略曰:“君以民為體,民以君為心。人主當(dāng)任忠賢,人臣當(dāng)去比周;則政化平,陰陽順。欲懷遠(yuǎn),則崇恩尚德;欲強國,則輕徭薄賦。四端五典為治教之本,六府三事生民之命。淫侈可以為戒,勤儉可以為師。錯枉則人不敢詐,顯忠則人不敢欺。勿泥空門,崇飾土木;勿事邊鄙,妄費金帛。滿當(dāng)思溢,安必慮危。刑罰當(dāng)罪,則民勸善。不寶遠(yuǎn)物,則賢者至。建萬世磐石之業(yè),制諸部強橫之心。欲率下,則先正身;欲治遠(yuǎn),則始朝廷。”上稱善。
上書原因:耶律常哥規(guī)勸皇帝親賢臣而遠(yuǎn)小人。
結(jié)果:皇帝對此十分認(rèn)可。
《遼史·后妃列傳》:
天祚文妃蕭氏,小字瑟瑟,國舅大父房之女。乾統(tǒng)初,帝幸耶律撻葛第,見而悅之,匿宮中數(shù)月。皇太叔和魯斡勸帝以禮選納,三年冬,立為文妃。生蜀國公主、晉王敖盧斡,尤被寵幸。以柴冊,加號承翼。善歌詩。女直亂作,日見侵迫。帝畋游不恤,忠臣多被疏斥。妃作歌諷諫,其詞曰:“勿嗟塞上兮暗紅塵,勿傷多難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選取賢臣。直須臥薪嘗膽兮,激壯士之捐身?梢猿迥辟,夕枕燕云。”又歌曰:“丞相來朝兮劍佩鳴,千官側(cè)目兮寂無聲。養(yǎng)成外患兮嗟何及,禍盡忠臣兮罰不明。親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門潛畜兮爪牙兵?蓱z往代兮秦天子,猶向?qū)m中兮望太平!”天祚見而銜之。播遷以來,郡縣所失幾半,上頗有倦勤之意。諸皇子敖盧斡最賢,素有人望。元妃兄蕭奉先深忌之,誣南軍都統(tǒng)余睹謀立晉王,以妃與聞,賜死。
上書原因:耶律延禧喜歡打獵,疏遠(yuǎn)忠臣,蕭瑟瑟作歌進行勸諫——雖然方式和上表不一樣,但內(nèi)容和目的還是一致的。
結(jié)果:耶律延禧聽了很生氣,后來蕭瑟瑟被誣陷和兒子謀反,被賜死。
《全史宮詞》:
《崇禎宮詞注》載,蘇州織造局,進女樂,帝頗惑之。田貴妃疏諫曰:“當(dāng)今中外多事,非皇上燕樂之秋。”帝答批曰:“久不見卿,學(xué)問大進。但先朝有之,并非朕始,卿何慮焉!”
上書原因:蘇州進貢了一群美女,崇禎因此沉迷于女色,田貴妃上疏進行勸諫。
結(jié)果:崇禎對此十分生氣,并為自己辯解說蘇州進貢女樂不過是慣例。
除了這些向皇帝上疏的女子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的朝代中,唐朝可以說是對才女最為重視也是最為寬容的朝代,唐朝歷代的皇帝對于這些文采飛揚的女子從來都是不吝惜賞賜的。
唐高祖的薛婕妤是目前已知的唐朝第一位因文才出眾而博得皇帝注意的嬪妃,唐太宗曾命她前去教導(dǎo)幼子晉王李治。李治登基為帝后,又封薛婕妤為河?xùn)|郡夫人,但因為薛婕妤涉嫌參與上官儀廢后一事,不僅河?xùn)|郡夫人的封號被剝奪,還被送回唐高祖的別廟靜安宮中幽禁起來。
而終唐朝一代,無論是后宮還是民間都是才女輩出。徐惠、上官婉兒、鮑君徽、宋氏五姐妹這些宮廷御用才女自是不用多說,唐玄宗、唐僖宗的后宮中也有不少極具才情的宮女,或是在紅葉上題詩,或者是在將士的短袍中縫制自己的詩作,遂以成就了不少佳話。就連侯氏、楊敬小女這樣的民間女子的文采也為皇帝所欣賞,并因此得到豐厚的賞賜。
當(dāng)然了,也正因為上位者持有寬容與欣賞的態(tài)度,所以也不乏諸位才女借機邀寵拍馬屁的事情發(fā)生。
唐朝之前的韓蘭英向宋孝武帝劉駿獻《中興賦》就是在以文采邀寵,從而被劉駿召進宮中。
永徽元年新羅的真德女王作《太平頌》,并將此詩織在錦上以奉承唐高宗,真德女王的弟弟法敏因此提拔為了正三品的太常卿。
武氏在感業(yè)寺修行時曾獻《如意娘》給唐高宗,以表達(dá)自己的相思之意,武氏當(dāng)上皇后后又制《外戚誡》,以逢迎唐高宗抑制外戚的政策。
司農(nóng)少卿楊敬的小女兒在郭太皇太后特意給母親升平公主立的奉慈寺里題了一首六韻詩,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賜衣。
所以古代雖然為了達(dá)到束縛女性的目的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實際上有才華的女子,她們的人生往往更加絢麗多彩。因為憑借出眾的才情,這些女子很容易就得到良好的名聲,而有心飛黃騰達(dá)者,更能借此博得上位者的賞識。